这问题我应该很有发言权。
我就是那个上了圈子好的学校的人,特意转学去的。
在我家年收入10多万的时候,我上了我们这小城市唯一的私立初中,几乎花光了家里暂存的所有积蓄。
咳咳,虽然谈不上自卑,但我说实话,能比别人要好的,唯独只有自己的成绩。
外教课上,某个同学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叫“LV”,大家哈哈笑,英国来的知名外教John讲第一次听到管自己叫“LV”的同学。
结果第二天,真就有一个女同学背了LV的包来上学——她自己的。
老师见到后打趣说:“今天没背Gucci呀!”
我才知道她每天背着上学的书包也价值三四万。
我家原先的代步车不到10w,咳咳,初中三年,我就没见过第二辆售价在10w以下的车。
由于是新校区,离市中心有一点远,好多人都是在学校门口的新小区新买了个房子+装修。
平时不得不穿校服,鞋就成为了大家每天学习外热议的话题,多贵的都有,往往某人穿了一次某款新鞋,第二天就有人买了一双同款不同色号的鞋。
班里的同学还会商量,我明天穿哪个,你明天别穿哪个,大家别撞鞋了。
我默默听着不说话,因为我不需要考虑会跟他们撞鞋的事情——我的鞋子他们没有,他们的鞋子我也没有。
这些我都当不知道,也不会跟我妈讲,我妈偶尔会跟我说:“咱们跟他们比不了家境,就只能比学习了。”
我云淡风轻点点头,然后继续当别的家长口中称赞的学霸。
初中确实总有土豪家长羡慕我成绩好,家长会上夸我懂事省心,但我也会淡淡地羡慕他们吧,因为成绩再好,未来最终毕业还是会为了生计劳累。
穷学霸唯一能风光的,往往就是上学期间。等二十年后同学聚会,谁有钱谁nb。
少说白手起家毕业十年家业千万的学霸,自己生活里遇到过几个应该都有数,之后只会更难有,原因是阶层固化。
被夸学霸,这一点也不励志,因为当年的我本身成绩就不错,没转学之前就是佼佼者。
我妈当然也知道我正常成绩什么样,成绩单在那摆着呢,可她除了努力工作,能给我讲的话也只有这个了。
可能是因为巨额学费和家庭差异给了我妈动力,我妈在我上了初中后,几年间工作业务能力突飞猛进,收入疯狂增加,翻了几倍。
初中我唯一不是顶尖的学科是英语,班主任友情推荐的英语班(没收好处费,这个可以肯定,是另外一个学霸在上效果很好的),一年两万。
我妈给我报了一年半的。
老实讲,我宁愿我妈不报。
听到我妈跟我说“周日去上课”那一句话时,我内心涌现的是淡淡的负罪感,我不确定我努力提高的三五分上限,值得那么多 对我家庭来讲 并非无所谓的钱。
初三的时候,家里咬牙买了一辆奥迪a6l,脱离了学校最低端车序列。
我清楚,我爸妈是被刺激到了,本来他们换车的预算是20w。
嗯,现在我高中毕业都有一阵子了。
有时候会回想起初中。
同学家长,非富即贵,家里做买卖的当官的都不少。
四五年光景,日常还有联系的同学,咳咳,不过五六十人的十分之一,其中还有两个是我小学最好的同学。
认识了有钱的家长又怎样?
人家开了个衣服加工厂能给你底价,你能买多少件?就买三五件好意思跟人开口?
人家是政府负责招标的头头,你连个施工队的工长都不认识,一百万保证金都没得,能给你中标?
资源是给有能力使用的人提供的。
我妈的收入没有因为认识了那些家长有半毛钱增长。
回到题主的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包括我父母在内的很多人,成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让自己的孩子,融入到更高层的圈子里。
上好幼儿园不一定是为了早教,而是为了圈子。
上好小学、初中、高中不一定是为了师资,而是为了圈子。
上好大学不一定是为了大学,而是为了圈子。
你这仅仅是幼儿园,花费那么多……
房贷一个月三千块,一年三万六,小城市的话,没买过房子随便猜猜哈,全款50w以上吧。
按你老婆的理念,都土豪幼儿园了总不能土鳖小学初中吧,幼儿园都是上流圈的,小学是工薪圈多没面子,放心,顶尖价格圈子的教育,初中高中会越来越贵。
把孩子养大,20年,按幼儿园一年五万这个水准,算上一切如课外课的花销,不算复利,两套房子不过分吧。
算上基础复利,根据七二定律,不考虑房贷问题的话,三套。
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水平都不在一个level上,放进一个圈子里,有个卵子用?
优质圈子的人认可你,绝不是因为你在优质的圈子里,而是因为你本身很“优质”。
把狼和山羊放进一个羊圈里,山羊不会突然升华成狼,只会成为狼的腹中餐。
只有成为狼之后,你才有资格真正成为“狼群”的一份子。
我讲的是我初中的故事,初中同学关系凑合,还有些联系。
我想问问题主和题主老婆,你俩有谁能说出三个幼儿园的同学的名字?
评论区很多人有讲我母亲收入激增的事,这个的原因肯定不能单元归结给压力,她自身的积累、能力以及行业上限 都是更重要的因素,那些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有机会我会再讲,还是蛮精彩的。
这些工作后的人自然明白,题主也可以略微想想,自己玩命干活,收入能不能翻倍。
强调一点,我从未试图否定私立初中给我带来的成长,只是希望大家明白,这只是我认知蜕变的部分组成。
最后,成长告诉我的很珍贵的经验之一,就是:
“挤不进去,不要硬挤,就蒜挤进去了,也只是橘外人。”

(不信我最后一句话你们可以试试哈,记住别浪费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