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零基础的运营小白,对运营感兴趣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样下手学习、没有系统的运营知识体系、陷入不知如何提升自己的朋友们食用,可以帮助你们简单入门互联网运营,构建运营的知识体系,如果你是运营大神或者正在想资深运营发展,那本答案可能不太适合你,但欢迎你留言探讨,我必定知无不言。
今天的回答主要从认知层面、执行层面两个部分来分别讲一下运营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上手学习。
全是干货,建议双击食用~(文末有福利)
一、认知层面:
一个运营人和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往往是思维的差异。以下三个思维是学习运营首先要掌握的基础思维,具备这些思维认知也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1.运营人必备的思维认知:
(1)流程化思维:

所有的运营工作都是讲流程的,流程化思维,即:当拿到一个运营任务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完成此任务的全部流程,看下需要几个步骤才能把这个任务完成,进而效率最大化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个例子:
公司要做一个针对养狗的人士的线下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给微信公号增加粉丝,这个事情该如何达成呢?
一个没有流程思维的普通人就会拍脑袋想办法说:放置一个二维码,又或者制作一个易拉宝……,最终产出的都是碎片化的创意点,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法去执行。
而一个有流程化思维的人针对这个问题,会先梳理一下这个活动从前到后的整个流程。
即:活动宣传——用户报名——等待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
最终得到一个详细的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运营的工作通常比较繁杂多变的,如果没有流程化思维帮助运营人增强事情可控性是很难完成好一个任务的。
(2)杠杆思维:
杠杆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在工作中,先做好某一件核心/关键事情,再以此为杠杆点,就能撬动更多更好的事情发生。
这个思维通常适用于想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时,都需要把问题和困难进行罗列,先去解决最难最关键的那个问题,然后再把它做为杠杆,去撬动更多资源,来最终解决整个事情。
杆化思维的效果在创业公司在资源匮乏的时候最为显著,运营人巧妙运用,是可以达到二两拨千斤,甚至空手套白狼的效果。
(3) 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个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运营工作之中,应该成为运营人的基本思维定式。只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了解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举个例子:
你公众号的目标用户是3-6岁孩子的家长,需要你输出一篇文章。
没有用户思维的人就会拍脑袋想创意,自嗨写文章,最后用户不买账,阅读量惨淡。
有用户思维的人就会先思考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有什么需求?然后输出文章击中用户的痛点。
用户思维应该是学习运营最应该优先学习的思维方式。
2. 掌握运营经典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也是学习底层能力的前提。掌握运营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可以帮助构建运营知识体系的,同时这些理论也时刻体现在运营的工作之中。
(1)AARRR模型:

AARRR流量漏斗模型,它遵循从上到下的一个倒三角、倒金字塔的结构。最上层就是这个流量的入口,最下面是最终的环节。它一共分为五层,分为五个环节。取每个环节的首字母,最后组成了AARRR这样一个词。
即:
acquisition,获取用户;
activation,激发用户的活跃;
retention,提高用户的留存
revenue,转化/增加收入
referral,就是进行传播,以及口碑的推荐。
用户从第一个环节,也就是用户获取环节进入,然后他可能会自然而然的进入接下来的环节,成为一个活跃的用户,愿意尝试并持续使用这款产品,如果他感到体验很会,会在这个产品中产生付费,最后他觉得很好,还会产生口碑的推荐。
(2)用户生命周期理论:

即从用户第一次使用APP,到最后一次打开的时间,把它定义为用户生命周期。
一般来说用户生命周期内一共会经历5个阶段:
- 获客期:用户使用产品的起点,也就是用户刚接触到产品,到注册的这段时间。
- 成长期:在用户注册使用后,就进入成长期。成长期运营的目标是促进用户交易,培养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习惯,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和依赖。
- 成熟期:需要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划分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节点和指标来定。这个时期主要在于提高用户的复购率,提高用户的分享率,最大限度的挖掘用户的价值。
- 衰退期:用户进入衰退期后,活跃度明显下降,打开率降低。需要唤醒沉睡用户,提高留存率。
- 流失期:用户已不再使用产品。这时候即需召回用户。
二、执行层面:
掌握认知和理论后,想要摆脱纸上谈兵,就要构建运营的底层执行能力了。
1.学习底层通用能力
(1)文案:
掌握文案技能,不仅要求你会输出,还要求你会识别什么是好内容。
如何学习文案呢?
a. 明确文案学习误区
b. 了解好文案的标准
c. 掌握文案写作的方式技巧
d. 不断思考
e. 掌握文案练习方法技巧不断积累
a. 文案学习误区
1. 好文案需要好文笔
文案不需要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文笔达到作家的水平。写文案不是写小说,写散文,重要的是清晰传达给用户你想表达的意思。掌握方法后,任何人都可以后天练习获得这个技能。
比如文案圈知名的大咖,从摆地摊卖衣服起步的粥佐罗老师,他就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现在已经变成了知名文案ip,靠写作、靠文案就已经自己创业并年入几百万了。
所以,没有人是天生就会写文案的,愿意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掌握的人,都是有潜力成为文案大神。
2. 文案越有创意越好
文案并不是越有创意越好,创意是锦上添花但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写文案之前,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想创意这件事情上,未免本末倒置。关键要让用户接收到你通过文案传达出的信息,而不是让用户看了什么都不知道。
比如:有个交通安全宣传语,狭路相逢,“让”者胜。
这句文案虽然有些创意,但是意义并不是很明确,因为它想让行驶的车辆停下来,但并没有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反而直接说违反罚款100万,显然更有震慑力。清晰的传达出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b. 了解好文案的标准
文案究其本质其实是一种销售技巧,文案好不好,只需要看是否完成了它的目的。
所以好文案应该是:
以转化效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曝光
转化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阶段自行定义。
C.掌握文案写作的方式技巧
文案想要起到转化用户的效果,就需要提供给用户他们感兴趣的价值,想一个能够说服用户的理由(产品卖点),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然后勾起他们的欲望产生行动。
这里分享一个转化文案的写作技巧:
产品卖点=产品特点+能提供的价值
举个例子:
比如你的产品是7天减肥训练课程,课程的特点是7天训练营,功效是减重10斤。那么你的产品卖点就是7天减重10斤的训练营课程。
所以我们写转化文案之前,要先找到产品的特点,然后将特点转变成功效,最后结合用户的需求就可以了。
d.不断思考
想要写出好文案还有一步,那就是不断思考。
每天地铁上、微信朋友圈里随处可见的广告我们都可以拿来问自己。
1. 文案的目标用户是谁?
2. 文案的目的是什么?
3. 产品的卖点是什么?
4. 哪里写的好,哪里不好?
5. 如果你写会怎么写?
e.掌握文案练习方法技巧不断积累
1. 搭建框架
将文章进行分类,例如分成:营销软文类、情感文类、学习干货类等,收集浏览大量不同类型的优秀文章。总结各个类型文章的结构、逻辑写法,找到成功的文章的共性和方法,并进行总结沉淀成文档方法论。可做为今后写文章的参考依据,搭建自己的文章框架 。
第一步:可以找到行业内不同类型的优秀文章
第二步:进行细节,拆解文章的开头、结尾,分析文案的目的、开头写法、文章结构、结尾转化手法。
2.填充躯干
有了写文案的框架,如果没有积累同样下笔困难。
素材不一定是书里的,它可以从任何地方收集,你的朋友圈里,在微博上的热搜评论中,在你跟朋友的聊天之中,在你看到的公众号文章里.....,只要是任何你觉得有些关联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素材,然后及时的记录在文档里。
这里推荐2个手机做记录比较方便的工具:有道云笔记、石墨文档
当你有了积累后,写文章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了。
(2)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是可以使相关数据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的运营手段。也是新媒体运营人必备技能。
我们常常在招聘网站上看到新媒体运营的招聘需求,需要策划一些活动促进用户的活跃或拉新。
这里提供个活动策划可复用的方法,收藏后可直接上手使用:
第一步:明确目标用户群体、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目标等
第二步:设计活动路径,即用户看到活动开始到用户完成转化的全部过程。
以盈学院裂变活动举例:

第三步:在用户调研的基础上,撰写活动方案,执行活动具体细节。
在具体执行阶段也可以将活动策划分为3个时期:
活动初期:
活动策划完成后,会生成好几个不同版本的海报,面向不同的用户和渠道投放,并通过A/B测试,比较不同版本海报的效果,选出效果最好的海报进行大规模使用。
活动中期:
在活动过程中,要不断收集整理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反馈,不断调整优化活动过程,并不断进行复盘。
活动后期:
复盘优化后,被证明效果好的活动,用产品或技术等手段把其固定成网站/APP的功能板块,让它成为“自然增长”的引擎。
活动前后具体需要执行的事情如下:
a. 活动前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确定活动针对的人群
(2)明确活动的目的
(3)研究历次活动的数据
(4)研究优秀同行的活动案例,激发灵感
(5)设计活动的文案,主题,规则和玩法
(6)明确活动的传播渠道,推广方式
(7)明确活动的持续时间
(8)内部测试,让活动规划落地
(9)活动预案和风控
(10)活动期间的人员安排
(11)成本预算,思考活动所需的资源
(12)确定监测指标
b. 活动中需要做到:
(1)活动预热
(2)宣传推广
(3)对活动进度进行把控,监控数据,及时做好调整
(4)记录数据
(5)从活动中寻找爆发点,持续炒作话题
c. 活动后需要做到:
(1)整理数据
(2)对比预期,总结分析
(3)复盘,记录
(4)制作sop,不断迭代升级
(3)数据分析
运营是数据驱动的工作,数据分能力是运营人的必备能力。招聘网站上90%的运营岗位招聘需求上都明确的写了需要数据思维。
数据分析到底是什么呢?
通过对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效信息形成结论,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全过程。
想要进行数据分析首先需要了解以下基础内容:
- 了解基础数据字段是什么
- 了解产品增长指标的类型
- 了解数据分析的步骤
a.了解基础数据字段是什么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运营,听到数据字段都会一头雾水。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个电商平台的用户交易信息表中,编号、用户名、手机号、商品名称、交易时间、渠道等都是数据字段。
数据字段又分为2大类:用户信息数据字段、用户行为数据字段。
(1)用户信息数据字段
用户信息数据字段指的是用户的社会信息数据,比如:姓名、年龄、职业、出生日期、籍贯等。
(2)用户行为数据字段
用户行为数据字段是每一位用户在产品上操作行为的数据记录。比如:今天上午我在知乎推荐页看了一篇文章,并对文章进行了评论。那么,知乎数据后台就会把我看文章的行为数据记录下来。
b.了解产品增长指标的类型
为了评价业务&活动的完成情况,需要对业务设定衡量标准,这个衡量标准在数据分析中统称为指标。
按照运营 的AARRR业务增长模型来看,我们可以把指标划分为5大类:拉新指标、活跃指标、留存指标、转化指标、传播指标。
不同的指标会有不同的数据字段。
c.了解数据的方法步骤
数据分析的步骤大体是这样的:首先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和思路—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报告撰写。
(4)了解运营指标
浏览量
俗称曝光量,指的是产品的推广信息在朋友圈、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等渠道中被多少用户看到。
点击量
指的是某一段时间内某个网页或产品页面被点击的次数。
新增用户
通常指的是产品新增的注册用户数。
DAU (Daily Active User)
指的是日活跃用户数量,是在 24 小时内活跃用户的总量。
WAU(Weekly Active User)
去除重复登录的用户后,一周内登录或使用了某个产品的用户数。
MAU (Monthly Active User)
指的是一个月周期内,去除重复登录的用户后的活跃用户总和。
活跃率
活跃用户/总用户。活跃用户即某一个时间段内登录或使用了某个产品的用户。
在线时长
一定时间内用户在线使用产品的时长。
PV(Page View)
页面浏览量。
UV(Unique Visitor)
一定时间内访问网页的人数。
留存用户
在某段时间使用产品,过了一段时间后,仍旧继续使用的用户。
用户留存率
留存用户 / 当初的总用户量。
用户流失率
流失用户/当初的总用户量。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一定时间段内的成交总额。它是一个虚荣指标,一般包含拍下但未支付的订单金额。
付费用户量
在产品里产生过交易行为的用户总量。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每用户平均收入。在单个促销活动中,它指的是每一笔用户订单的收入,总收入/订单数。而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我们更关注用户平均付费,总收入/用户数。
ARPPU(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
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等于某一时段的总收入/该时段的总付费用户数。
复购率
单位时间内,消费两次以上的用户数占购买总用户数的比例。
(5)掌握常用的运营工具
制图设计:
创客贴 https://www.chuangkit.com/
光影魔术手 http://www.neoimaging.cn/
H5宣传:
易企秀 http://www.eqxiu.com/site/show
MAKA http://maka.im/
用户调查:
排版:
135编辑器 http://www.135editor.com
新榜编辑器 https://edit.newrank.cn/
易点编辑器 http://www.wxeditor.com/
微小宝编辑器 https://editor.wxb.com/
i排版 http://ipaiban.com/bianji.jsp
脑图工具:
Xmind http://www.xmindchina.net/
数据查询:
搜狗微信搜索 http://weixin.sogou.com/
头条指数 https://index.toutiao.com/
以上就是想要入门运营需要学习的认知层理论和执行层知识。